15歲女生弒母藏尸冷庫,作案細節首次曝光:為什么我們的孩子會變成殺人犯?
又一起弒母案!
去年12月3日,黑龍江哈爾濱市一名15歲的女孩劉某某與母親發生口角后,將母親殺害。
她用毛巾將血擦凈,將遺體裝入編織袋中,運到冷庫存放,自己對外人稱媽媽跟陌生人出走了。
前不久,女孩父親發現了遺體并報警。
此時,女孩母親的尸體已經在冷庫呆了三個月了。
公安局連夜突審,經警官耐心開導教育,女孩交代了殺害母親的全過程。
這新聞看得我直出冷汗。
人間至親,整整15年的養育之恩最終泯滅在了幾句口角中,難以想象其母親被害時是多么無助且寒心。
是什么讓一個年輕的女孩如此兇殘?有多大的仇恨,能讓孩子向生她養她的母親痛下殺手?
白巖松曾說:“中國教育現狀最大的問題不是學校和社會,而是家長的再提升。”
我們嘆息悲劇,也要從悲劇中意識到一個刻不容緩的問題:
我們的親子關系,真的出問題了。
“我早在星期五的時候,
就打算殺了我媽”
不由得想起去年5月23日,同樣的15歲年齡,同樣的花季少女,同樣殘忍地殺死了自己的母親。
母親張揚被15歲的女兒瑤瑤(化名)用絲帶勒死,裝進一個行李箱里。
然后,瑤瑤反鎖房門,和母親的尸體待了2天1夜。
警察破門而入時,瑤瑤沒有逃走。
在瑤瑤臉上,幾乎看不到悲喜,一切都是那么平靜。
“我早在星期五的時候,就打算殺了我媽”。
瑤瑤對警方說。
身為單親的媽媽張靈是當地有名的律師,干練能干,愛女有加。
可以說,她把自己整個人生,都寄托在了女兒身上:
她對瑤瑤的要求嚴格,為了女兒她幾乎付出所有,她希望女兒的人生完全按照自己的規劃發展。
疫情之后瑤瑤在班里的排名在十多名,而這并不符合張靈的期望,她希望孩子必須前五名,至少前三。
瑤瑤在學校和其他孩子玩兒,張靈總要去打聽那個孩子人怎么樣、學習怎么樣、家里是做什么的,什么都問。
她是律師,很擅長做調查,有時一打聽,別的孩子就不愿意了,有的就不跟瑤瑤玩了。瑤瑤對此很有意見,說“你去了解人家干什么?”
這無孔不入的關心,讓瑤瑤覺得是被愛的,只不過這份愛太窒息了。
瑤瑤曾說:“家里什么都好,就這個媽不好。”
據說,這次瑤瑤殺死母親的原因是,自己沒考好,怕受媽媽指責。
親子關系是這個世上最公平的關系,種瓜得瓜 ,種豆得豆。
如果父母把孩子裹挾得太緊,孩子不在沉默中滅亡,就會在沉默中爆發。
2012年3月30日,江西省南昌市梨園小區,27歲的高某,在臥室用水果刀刺死母親。
2016年2月14日,22歲北大學生吳謝宇,在福州一中學教工宿舍內,將母親殺死。
2016年9月16日,16歲的黑龍江女孩陳欣然,用膠帶和布條把母親捆在椅子上毆打,將母親折磨致死。
2009年9月,因為父母爭吵鬧離婚,河南籍流動務工人員18歲少女齊某萍出租屋內將其父母先后殺害并碎尸,自己依然在屋內上網。
從什么時候開始孩子們變得如此漠視人倫親情?
從什么時候開始,孩子們可以狠下心來,對至親之人下如此毒手?
也許是在我們看到孩子成績單后氣急敗壞的時候;
也許是某一個晚上,我們強行從孩子手中搶過手機的時候;
也許是某一個午后,我們催促精疲力盡的孩子去做什么事的時候。
瑞士心理學家榮格有一個術語“陰影”。
不能在陽光下呈現的心理,最后就會躲入陰影中,但它不會消失,而是會以我們不能控制的破壞性的方式出現。
我們的孩子,或許就生活在這樣的陰影中。
當無法病態共生,
便只有一起走向毀滅
養育最重要的是建立一段關系,親子關系的影子影響了孩子的一生。
只要關系存在問題,而且問題大到無法解決,總會有一方以死亡的方式結束這段錯誤關系。
你死,我活,就是殺死對方。
我死,你活,就是殺死自己。
生物意義上的死于非命,足以駭人聽聞,但此之前,心早就痛不欲生、麻木解離。
毫無憐惜,心狠手辣、麻木不仁,僅僅只是不得已的應對掙扎。
所有的駭人聽聞,都早有征兆。
熱銷書《媽媽的悔過書》作者李柳南,也曾經歷著冰與火的惡性親子關系。
她的兒子高三時,模擬考全國前100名,考上名校不在話下,但此時,兒子卻選擇了退學。
時年高二的女兒,在哥哥退學后不久,也宣布退學了。
兩個孩子在壓抑的家庭環境里,心態已經扭曲,他們選擇用休學的方式,報復母親。
當李柳南意識到問題嚴重性后,她下定決心改變。她開始試著做讓步,學著尊重孩子,滿足孩子需要,有一天女兒對她說:
“我從前特別想自殺,我的目的就是報復你,因為我知道我死了你會難過,但我后來不想了,你變了,我沒有自殺的理由了。”
李柳南是明智又幸運的,她意識到了自己的問題,并及時按下了暫停鍵,阻止了孩子內心的野獸。
但有些親子關系一旦失衡,當心中積壓已久的情緒突然崩潰,理智在失控的邊緣來回徘徊,就沒有回旋的余地了。
日本一名母親只準女兒念醫學系,逼她重考9年,連洗澡都要兩人一起,女兒堪稱沒有自由。
最后女兒砍死媽媽將其分尸,還在推特寫下:“終于打敗怪物了,這樣就可以放心了。”
好的親子關系,雙方在生命的交響曲中同頻同調,熟悉每一個音符,踩對每一個節拍。
壞的親子關系,只會雞飛狗跳,充滿怨恨,艱難無比。
關系不是單向付出,而是需求雙向的平衡,一邊都不能落下。
不是叫囂我為你犧牲了多少,做了多少事,都是為你好。
也不是因為我那么愛你,為你付出那么多,你就應該如何。
請記住,孩子跟父母是平等的,沒有考慮孩子真正需求的愛,在孩子看來,就只是綁架,是負擔,是地獄!
請愛一個完完整整的孩子
那個15歲殺死律師母親的案件中,有個調查對話我印象深刻:
“家長的教育應該有問題”。
母親的同事急著回答“不是”,“她媽媽是律師,好人”。
“那就是她女兒的心理有問題。”
同事說:“不是不是,她女兒鋼琴十級。”
連母親身邊的同事也只記得她女兒外在的優秀,一項項的榮譽,卻沒人去注意孩子內心角落的那一角陰影,沒人去給予她哪怕只有一絲絲的溫暖陽光。
“不是不是,她鋼琴十級”這句話是何等的刺耳啊。
外在的優秀并不能掩飾內心的摧殘,無論什么時候,聽話和成績好都不能成判斷一個孩子的基礎標準。
請愛一個完完整整的孩子,而不是一個優秀的、聽話的、懂事的、毫無缺點的孩子。
愛是動力也是壓力,父母不要把人生的憧憬全部壓在子女身上,教導、引導不是無時無刻無邊界的掌控。
別再錯怪青春期,調整步伐再前進,
別再錯怪都是青春期惹的禍,
別再埋怨青春期叛逆暴烈,無法無天,
只是從前太小,沒有力量,無法大聲抗爭
“叛逆”吶喊,只希望請停下來,調整步伐。
我真心覺得最好的教育就是要讓孩子看到世間的善意,讓他心中有愛,明白做人最基本的對錯和底線。
至于名牌大學,功成名就,這些更多的都是我們成年人內心的枷鎖。
轉發分享,愿我們不要因為枷鎖而迷失了親子羈絆中最本質的愛。
免責聲明:本文來自騰訊新聞客戶端自媒體,不代表霜浩制冷的觀點和立場。
上一篇:節能冷庫減少耗能的途徑有哪些呢?
下一篇:熱泵烘干設備工作原理